比i5还节能?英特尔CC150处理器评测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i5 9400f降频 比i5还节能?英特尔CC150处理器评测

比i5还节能?英特尔CC150处理器评测

2023-04-23 03:0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【0、先讲结论】

为防止网友不明真相瞎评论,这边先说结论:综合性能领先i7-8700K约12%,基本等同于i7-9700/9700K,领先i5-9400/9400F幅度在50%+,满载功耗约61W,单烤FPU仅78W,和i5不相上下,远低于i7-9700K的130W/200W以及i9-9900K的160W/230W。非常适合组建高性能ITX、各种高性能笔记本准系统以及各种供电很垃圾的H310/B360主板~~~专业台式机游戏党请选择i7-9700/9700F,因为频率高,帧数也可以相对更高。购买途径其实更建议看看闲鱼上1000多元的QS正显。

【1、背景介绍】

前几天,我们发现淘宝上(包括闲鱼)在销售一款名字叫CC150的英特尔处理器,这个名字很有趣,作为一款正式版的产品,命名规则和当前在售的英特尔酷睿系列、至强系列存在显著差异。

该处理器属于“英特尔处理器”系列?!这看似是一个病句,原因在于,常规的奔腾、赛扬、酷睿、至强等都会在“INTEL”后面注明系列名称。

比如“Core i7”一看就知道这是酷睿i7系列,具体型号叫i7-9700K,但是CC150无比单纯地属于“英特尔处理器”,仅用Processor(处理器)代替系列名称。S-spec码为SRFBT,这也是常规的正式版处理器唯一型号对应编号(比如SRELT就代表i7-9700K而不会代表其他型号)。

如果是测试版处理器,那么这个S-spec码一定是Q开头的4位编号,比如下图中,QS品质确认版的i5-9600K代号为QQPL,ES型号不显测试版G0步进的第十代i5-10600K的代号就是QSRJ。

3.50GHz代表该处理器主频为3.50GHz,稍低于i7-9700K以及i9-9900K的3.60GHz。

最后一行“L909E392”代表这是一颗由马来西亚工厂于2019年第9周封装的产品,细部晶圆批次码为E392。

据说这是一颗和第九代i9同源的处理器,因此在外观上,CC150与在售九代相同,均与十代存在显著差异,特别是防呆口的设置。从第十代开始,英特尔处理器接口换成LGA1200,防呆口下移。

背部触点及电容布局方面,CC150与常规的九代i5/i7/i9保持一致,与十代完全不同。

网传该处理器由苹果定制,这简直就是“瞎扯”,人家明明是老黄(英伟达)找英特尔定制的好吗?!应用在2019年第三季度发售的RTX游戏服务器上。

【2、上机点亮】

该处理器被事先告知采用最新的R0步进,所以必须更新主板厂商于2019年4月之后推出的较新版本BIOS。

测试用的主板为华擎Z390 Extreme 4(极限玩家4),一款极具性价比的超棒Z390。

在搭配使用i5-9600K更新完主板BIOS后,我们装上手中的CC150处理器,并顺利点亮。该处理器似乎不挑主板,只要BIOS版本够,H310/H310C/B360/B365/H370/Z370/Z390/Q370/C246应该都能用。

或许是因为BIOS微码仍需完善,这颗处理器本该支持TSX指令集,但CPU-Z并没有检测到。

CC150没有睿频,所以没有“三秒真男人”之说,主频是3.50GHz,全速运转就是3.50GHz,不存在“丢睿频”的问题。当然咯,它的性能自然也就不会有常规带睿频处理器的“爆发性”表现。该处理器的运行电压范围是0.672V—1.008V(在极限玩家4上),非常低。

CC150的TDP墙设定为95W,为什么设定95W?这颗处理器的默认主频是3.50GHz,采用8核16线程设计,默认TDP需要满足默认主频运行前提下该处理器仍然可以全速运行,再看一下常规的65W设定的i9-9900(非i9-9900K),它的主频只有3.10GHz,如果当前的台式机主板没有“解锁TDP”这种骚操作,毫无疑问,i9-9900肯定比CC150更垃圾(i9-9900解锁TDP全速跑功耗>150W)。CC150设定95W不过是为了能让“锁TDP”设计的OEM主板满足CC150的功耗墙需求,默认主频前提下也不会降频。根据实际情况来看,这颗处理器设定在65W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

鲁大师可以顺利读取处理器的基本参数情况。

在任务管理器以及设备管理器都可以看到16个框框,毕竟8核16线程。

AIDA64可以看到处理器的TDP以及主板的“解锁TDP”情况。

可以看到,华擎Z390极限玩家4的TDP墙解锁到了4096W(不论是短时功耗还是长期运行功耗墙),等于没墙,你拿个TDP设定为35W的超低电压i9-9900T来跑一样也是110W+全速运行。

【3、简单性能测试】

*关于各种性能测试结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
不同文章、媒体用的测试平台不同,结果存在一定差异;

不同版本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同样存在测试结果上的差异;

部分媒体存在“数据美化”过程,所以自己跑是很难跑出很漂亮成绩的。

本文测试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 1903版本,其余配件信息如鲁大师所示。

首先是大家最为熟悉的CPU-Z。

这里跑的是CPU-Z,i7-8700K采用6核12线程设计,默认主频3.70GHz,单核加速最高4.70GHz,全核心加速4.30GHz,在CPU-Z测试中,单核大幅领先主频为3.50GHz(没有睿频)的CC150,不过CC150还是凭借8核16线程的优势,在多线程性能上扳回15%,多线程性能的和i7-9700K差不多。

与i9-9900KF对比可以看出,多线程性能大约是其78%,也就是说,i9-9900K/KF领先CC150大约是28%,这一部分的性能贡献主要来源于主板解锁TDP后大幅度的睿频加速度以及随之产生的高功耗。i9-9900K全核心满速睿频4.70GHz,频率上领先CC150大约34%。

下面是Cinebench R15。

在常规的R15测试中可以看到,CC150的单线程性能大约是151cb,而多线程性能是1506cb。

我们整理了下表以便各位可以更清楚直观地进行对比。

由于CC150处理器没有睿频,所以测试结果比较凄惨,单线程性能在主流处理器中垫底,这一结果也基本与睿频的加持相关(具体细节标定请看表格)。

单独拉出3.50GHz这个主频数据看,其实不算低,i7K/i9K也就3.60GHz,但是和CPU厂商现在这种普遍挂大幅睿频“骗TDP”的策略一比,短时性能劣势很明显。

娱乐跑分:

【4、CPU功耗测试】

CPU功耗测试直接借用AIDA64。

在稳定性测试的综合情况测试中(勾选CPU、FPU、cache),可以看到TDP标注为95W的CC150实际满载功耗范围在61~63W,核心电压为最高1.008V。四热管的T400i在室温22摄氏度环境下压起来表示轻轻松松,长期稳定在50度上下,这可是一颗8核16线程的处理器哦。

单拷FPU大约77W~78W,功耗上升温度也随之上升,T400i满载温度也可以顺利维持在60摄氏度以下。

【以下为其他CPU功耗对比测试】

对比一:i5-8500(基本等同于i5-9400/非9400F)六核测试

CPU基本参数:主频3.00GHz/单核睿频4.10GHz/全核心睿频3.90GHz

测试环境:戴尔Precision 3630工作站/C246工作站主板(主板供电4+2+1)

i5-8500的标准综合功耗测试范围在62W~64W,单烤FPU功耗在73W~75W,核心电压为1.184V。

对比二:i5-9500测试

CPU基本参数:主频3.00GHz/单核睿频4.40GHz/全核心睿频4.20GHz

测试环境:联想Legion T530海外版/B360主板(主板供电4+2+1)

i5-9500的标准综合功耗测试范围在61W~63W,单烤FPU功耗在75W~77W,核心电压识别不正确。

对比三:i5-9600K测试

CPU基本参数:主频3.70GHz/单核睿频4.70GHz/全核心睿频4.30GHz

测试环境:同CC150

i5-9600K的标准综合功耗测试范围在71W~73W,单烤FPU功耗在80W~82W,核心电压为1.168V(这个电压很低,导致功耗较低)。

对比四:i3-9100F测试

CPU基本参数:主频3.60GHz/单核睿频4.20GHz/全核心睿频4.00GHz

测试环境:同CC150

i3-9100F是刚发售时测试的,该处理器单烤FPU功耗仅为52W~54W,核心电压约为1.104V。

对比五:i7-8086K测试

CPU基本参数:主频4.00GHz/单核睿频5.00GHz/全核心睿频4.30GHz

测试环境:华硕GL12CM台式机(品牌机)/OEM Z370主板(5+1相/无核显)

I7-8086K的标准综合功耗测试范围在96W~100W,单烤FPU功耗在120W~130W,核心电压约为1.256V。

稍微会点超频的DIYer肯定清楚,频率往上走,功耗发热呈现指数式增长,这也就是为什么,服务器至强处理器更倾向于推行多核低频型号,它们的发热及功耗远不如桌面端高频少核来得这么热烈。

至于为啥后边这些处理器功耗跨度这么大,原因在于不同媒体的主板不同,给的核心电压也不一样,CPU自身体质也存在差异。电压高,功耗肯定也就高上去了。

CC150适合那些需要多任务、渲染、高性能办公的用户,如果你对游戏FPS不那么敏感,对功耗、发热有一定的要求,这颗奇葩玩物还是值得瞧一瞧的~

好看的文章记得多支持一下哦

欢迎加入电脑吧个人二手交易群:829132489

关注B站@电脑吧评测室,@翼王或微博@渐缜JZ,@DDAA117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